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第五学士

历尽沧桑事无常,俸禄五斗逼人狂。难时长恨不学道,却入世俗奔走忙。

 
 
 

日志

 
 

【转载】为何课堂气氛活跃,考试成绩却更差?  

2016-01-02 11:43:12|  分类: 教育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编者按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慢慢将课堂活跃挂在了嘴边,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更是成为了评判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

   然而,有老师发现,活跃的班级在考试的时候往往不如相对安静甚至有时还让人感到沉闷的班级,这就好比一朵“漂亮的花朵”却结出了“难看的果实”。
     
就上课的感觉来说,不少老师都更倾向于课堂气氛较为活跃的班级。因为活跃的课堂总是让人感到充满活力与生机,让人感到充满希望与愉悦。

      然而,有老师竟然发现,活跃的班级在考试的时候往往不如相对安静甚至有时还让人感到沉闷的班级,原因何在?更让人惊讶的是,有类似感觉的老师还不是少数。

      对待这样一种现象,做老师的还真要冷静下来认真反思一下,分析背后的原因,为啥课堂气氛活跃,考试成绩却更差?

       反思之一:

 课堂气氛活跃是脑子活跃还是嘴巴活跃?

       只要你认真观察和细心倾听,你就会发现其实学生活跃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并非是个个脑子都那么活跃,而是嘴巴特别会说或是单纯喜欢说而已。

      无可否认的是,喜欢有啥说啥,心直口快的学生都是属于外向型的学生,所以给人家的感觉就是快人快语,听起来比较舒服。

      但口头说的并非都是经过脑子认真思考后的结果,所以其说话的含金量还是不高的。

      反思之二:

 这份活跃属于大多数人还是仅仅的一小部分?

      事实上,一个50人以上的班级班,只要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都比较喜欢说的话,就足以营造一种非常热闹的氛围。而其他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就被这些“活跃分子”代表了,而事实上这些“活跃分子”有些只是滥竽充数的,只是嘴巴比较勤快而已。

      但这已足以影响老师的判断能力,所以往往容易被这种热闹的现象所感染甚至所迷惑。

      所以如果不认真观察的话,我们的老师就很容易认为学生的脑子反应不错,课堂氛围很好,课堂效果应该也不错,而这不过是“虚伪”的假象!

      反思之三:

是否需要“一整堂”的活跃?

    通常来说,一节课的时间总量是4045分钟。试想一下,如果一整堂课学生都在热热闹闹的话,那么他们是否还有安静的时间用来思考?用来阅读、发现、分析呢?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真的需要思考:一节课有必要都让学生在动口吗?

    几点建议:

1.强化有效教学意识。精心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有事可做,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动起来。

    2.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该动口时就动口,该动脑时就动脑,该动手时就动手。通常来说,学生个体的阅读、发现、思考、分析、比较、笔头表达都是在安静的状态下完成的,而真正需要口头表达的是讨论、交流与分享。老师只有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收放自如,张弛有度。

    3.不要被少数活跃分子迷惑。要让真正有实力的学生动起来并且去带动和帮助哪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学困生在真实的互动中分享和收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活动。

    4.既要口动,更要手动和脑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学会求真务实,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

  5.动在课中,也要动在课外。课中主要是理解、获取与探究,而课外的重点是内化与巩固。只有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来源:枫叶教育 阅读原文

  评论这张
 
阅读(88)|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